今年上半年,全球制造业PMI指数(采购经理指数)显示复苏势头较弱,导致工业机器人需求整体疲软。尽管如此,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逆势增长,上半年出口量达到11269台,同比增长3.52%,但市场需求依然低迷。特别是除协作机器人外的其他类型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下降18.66%,仅为7087台。
在国内,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1.6万台,同比增长约5%,表现略优于出口市场。这一态势主要由于新能源和光伏行业需求的滞缓甚至下滑,对主营业务在这些领域的机器人企业造成了影响。然而,电子行业的复苏和钢结构需求的增加为机器人在电子组装、搬运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、船舶与钢结构、金属制品焊接等领域带来了新的需求,特别是焊接领域的企业业绩有所增长。
· 3C电子行业: 随着折叠屏、MR设备、钛合金、超长焦等新技术、新产品的推出,3C电子行业展现出复苏信号,带动了小六轴和SCARA机器人以及谐波减速器的需求增长。尽管行业竞争激烈和产能利用率低下,但这一趋势为相关企业带来了盈利机会。
·新能源汽车产业: 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互卷,市场保持较高热度,国内车企出口量增加,从“本土造全球卖”向“全球造全球卖”转变,为设备集成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。同时,这一产业对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要求更高,推动了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发展,对设备集成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智能制造、智能工厂甚至黑灯工厂的行业共识,对设备集成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以柔性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精益化与绿色化、零碳化为建设目标,提供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。
设备集成商甚至更上游的本体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,也更应把握制造过程数字化这一核心环节,对转产、扩产、线体改造等制造升级需求,提供切实可落地的数字化服务,软硬一体赋能汽车工业的电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· 钢结构、船舶和金属制品: 这些领域是“免示教”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热门应用领域,根据高工研究院测算,预计需求空间将超过34万台。随着市场认知和智能焊接技术的提升,智能焊接机器人有望在汽车及零部件、工程机械、航运航空、集装箱、电动三轮车等更多下游领域迎来需求放量,增速有望领跑。
聚焦于焊接机器人市场的机器人企业,在三季度的财报表现上也较为抢眼,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。基于智能焊接机器市场需求的显著增长,越来越多的国内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始涌入布局,竞争也会加剧。
·室外设备: 割草机器人、泳池清洁机器人、高空幕墙清洁机器人、光伏清洁机器人等室外设备的兴起,为机器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。
结论: 尽管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显示复苏势头较弱,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显示出增长潜力。特别是在3C电子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焊接和室外设备领域,机器人企业有机会抓住新的市场需求,实现业务增长。企业应聚焦于技术创新、市场细分和数字化转型,以应对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