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太牵头!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,正式立项!
发布时间:2023-09-12 点击数: 452

机器人研发、制造与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行业标准在机器人行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、规范性、引领性的重要作用,是实现产业化、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核心要素。

9月11日,由天太牵头的广东省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《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要求》正式宣布立项。

依托我们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的丰富经验,该标准将立足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技术,即一体集成式机器人关节技术,融合了谐波减速机、伺服电机、编译通讯、驱控器及算法软件等关键技术,致力于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,形成技术规范,指导行业发展。


领导嘉宾为国家标准制订工作组揭牌







1

2023/9/11

高端精密技术融合,

天太联手多方制订国家标准

近年来,机器人产业向万亿级市场快速发展。作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,电驱动和传动单元的产业发展也随之兴起,尤其是近年来机、电、智融合明显,柔性定位、柔性关节等超精密传动应用加快普及。

一直以来,我们在一体集成式机器人关节领域深耕细作,推出的多款产品已经在市场应用中得到了充分验证。活动现场,联合创始人郑滨发表讲话称:“这项标准的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“模组”,意味着是多项综合性技术的融合。另一个关键词是“电驱动”,这也是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趋势。”

他解释称,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大多依赖进口减速机、电机技术,且绝大部分使用分离式使用方法。天太的产品瞄准国内这一空白市场率先发力,在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中,创新性使用集成式机器人装配技术。接下来,将融合各项高端技术进行功能运转实验,率先制订国家标准,为机器人零部件提供一套基础性、系统性的技术规范。

同时,我们深知实现这些目标,仅靠自身无法办到的。为此,我们将携手广东质检院、珠海格力、贵州群建精密、广州奥松电子、长坂(扬州)机器人、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、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工业机器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(广东)、郑州机械研究所、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、中国软件评测中心、重庆大学、广西大学、中汽检测等行业知名企业、检测机构、高等院校,共同制订国家标准。

预计经过18个月的测试验证,这一国家标准将正式进入市场,通过重塑上游产业链,让机器人开发设计变得更加简单。


2

2023/9/11

重塑产业链,以模块化思路做零部件

国家标准的研制需要产业基础,需要在行业内有一定的话语权,而天太机器人能够牵头制定国家标准,既得益于产业生态发展,也离不开对行业的认知与创新。

自2014年成立之初,我们就意识到机器人产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,也洞察到上游核心零部件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。因此,天太机器人从谐波减速机这个领域切入,并逐渐向机器人运动单元及方案的核心供应商转型。

目前,我们已积累了减速机、电机、驱动、编码、结构、材料等方面的核心技术,首创了一系列一体化、高性能、低成本的机器人核心运动单元及运动解决方案,为牵头制订国家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在很长一段时间,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以定制化为主,非标的特征也导致了下游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仍需要大量依靠人工。标准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模块化,因此,要推动行业发展,以模块化的思路发展机器人上游零部件意义重大。本次国家标准的制订,就是从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着手,将有望重塑产业链。

天太一直怀揣着“让机器人随处可见”的理想,也期望依靠标准化模组,让制造机器人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,实现高效组装应用于,在智能制造、物流仓储、医疗、安防、商业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。


3

2023/9/11

标准,为机器人发展注入强心剂

一颗零部件,在机器人中发挥着大用处。

近年来,国产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游产业链受到知名资本机构关注。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国家标准的制订,也将推动国产机器人行业进入了快速、良性的发展通道。

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,就是为了让机器人开发设计变得越来越简单,这与天太“让机器人随处可见”的目标不谋而合。郑滨表示,“尽管这些机器人的形态不同,但里面的核心零部件模组单元都可以实现通用化、标准化,从而发挥1+1>2的作用。”

以此为新起点,我们也将继续聚焦技术创新,围绕标准领域,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心剂。